、全晉會館即如今的昆曲博物館,內有現存的蘇州唯一的一座古戲臺。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只聽了蘇州評彈,一句都沒聽懂,但茶挺好喝的。在蘇州評彈館里都是去聽曲的當地老年人,把過道的地方都加滿了座。在我看來蘇州的評彈藝術會一直傳承發揚下去,會越來越好,因為有這些深愛著它的蘇州人們。
看戲的人也多,去晚了都占不到座。有時自以為已經早到卻還是不敵某些老戲迷。他們早早搶占前排位置,架起相機DV,動情時候還搖頭晃腦跟著哼上幾句,結束時相互打著招呼相約著某時去哪里看哪位大家演出,是我從未見過的癡迷。昆曲,這一古老的劇種,以其婉轉的唱腔、柔美的動作、優美的唱詞、華美的服飾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新時代重放華彩,足見其魅力。偶在演出結束后在偏廳撞上演員們相互教戲、排戲,一句唱詞、一個動作都仔細摳過,才知道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。 前身是全晉會館,是蘇州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會館建筑,如今為了解喜愛昆曲的人提供了一個平臺。每周日下午2點,昆曲折子戲準時上演! 全晉會館舊址,現為昆曲博物館,展出昆曲相關曲譜等,每周日下午定時上演純正昆曲,吸引不少新老戲迷。
普通話版且有字幕所以都能聽懂,但表演時間略短,據說有些園林中也可以聽到昆曲,所以可以考慮在逛園林的時候順道聽聽,而不必特意過來。
找了很久的昆曲博物館,終于找到了,但不巧的是那天沒有演出安排,遺憾,我一個人進去逛了逛,很冷清,就在繁華的平江路上,但里面真的很冷清啊。 這不是我拍的照片嗎,這么快就放到上面啦,厲害啊。可惜這地方很冷清
全晉會館舊址,現為昆曲博物館,展出昆曲相關曲譜等,每周日下午定時上演純正昆曲,吸引不少新老戲迷。
很精巧的一座園子做了昆曲博物館。里面保留了古戲臺,還有一個室內的小戲臺。每周日下午會有昆曲的演出,正經科班出身,比山塘或者平江路那些打著昆曲旗號騙錢的靠譜多了。不過現在肖向平也走了,好像都是戲校的學生表演比較多。
聽聽昆曲不錯,地方清凈,沒太多人,博物館內一直有昆曲表演,戲曲愛好者必去的地方。
下午共三選段,分別是:一. 雁翎甲·時遷盜甲;二:療妒羹·題曲;三:琵琶記·掃松。 大愛的還數朱瓔媛的療妒羹,水袖一甩唱腔一起,舉手投足間就能帶你進入那場景,看那深居閨中飽受欺辱的喬小青如何倒出心中的無限愁悶。 昆曲博物館一間樓的二層,空無一人,隨意坐歇。我們買的絕味鴨脖此時不吃更待何時。擺出來狂吃狂吃消滅干凈!當然,我們是不會留下任何垃圾的。揮一揮衣袖,不帶走一片云彩,噗嗤~
我們來這天正好趕上有捐贈儀式,都是國界級別的的人演唱的還送了明信片,嘿嘿感覺很不錯
老伯伯居多。 很便宜聽昆曲的地方。 幾塊錢的門票,還提供茶水。很不錯。